“有人谎称自己是巴赫的亲戚”
- Lucy Cheung

- 2 days ago
- 5 min read

前两天莱比锡巴赫档案馆确认发现两首巴赫“新作”,其成果让德国学界、政府和业界都兴奋不已。莱比锡的官方发布会上,联邦与州政府代表称这是“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典范”,莱比锡市政府强调“巴赫之城”延续演出与研究使命,出版社Breitkopf & Härtel也同步推出乐谱版本。
然而对巴赫研究者而言,新闻的壮观往往来自一系列更小、更日常的动作:反复比对、排除、确认;在各地档案馆里翻页;在旧手稿里寻找笔迹与风格;在看似无关的文书里发现唯一能让事情落地的证据。这正是巴赫档案馆馆长彼得·沃尔尼(Peter Wollny)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做的事。
巴赫档案馆创立于1950年,正是巴赫逝世两百周年。创办者维尔纳·诺伊曼(Werner Neumann)希望在战后碎裂的文化环境中,为德国重新建起某种基础。1985年起,档案馆搬到现在的位置,就在圣托马斯教堂对面——巴赫工作了二十七年的地方。
第一次来莱比锡参加巴赫节(Bachfest Leipzig)时,我发现巴赫档案馆、博物馆、图书馆、研究所全都在这栋17世纪的房子里。走上木梯,屋内气味混合了老建筑与纸张的味道。宽大的现代书架上放着唱片、期刊、工具书,来访者可以随时翻阅,像走进一间开放的工作室。
2008年,巴赫档案馆成为莱比锡大学的一部分,规模仅次于柏林国立图书馆,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巴赫研究中心之一。这座机构里大约有三十位学者。如今担任巴赫节艺术总监的米夏埃尔·茂尔(Michael Maul),最初也在这里做研究。
馆藏持续增加:一千多份手稿、一百份左右的巴赫亲笔签名、三千本古籍。最珍贵的原件都在楼下保存,平时主要使用复印件。越来越多的手稿已经上线(bach-digital.de),全球都能免费下载。
2014年,约翰·艾略特·加德纳(John Eliot Gardiner)出任档案馆主席。他的身份更像象征性的“使者”,真正推动工作的仍是档案馆内部的研究团队。原真巴赫肖像能回到莱比锡,多亏了他的牵线。
好几年前,我到莱比锡的巴赫档案馆采访沃尔尼。他摊开羊皮纸封面的手稿向我介绍:一本是1735年出版的巴赫键盘练习曲乐谱,当时由巴赫亲自委托在纽伦堡印刷。这首版乐谱很稀有,目前全世界总共只有10本。另一本是1732年出版的有关祷告与反思基督受难的书,扉页上签着“Anna Magdalena Bach”,这是巴赫夫人1741年买下的书。每当我问道:“怎么发现的呢?”他就会轻描淡写说:“一天,有个老人给我打电话……”
当时,他已经做了二十五年的巴赫研究,而如今新闻中被描述为“突破性发现”的两部新作,其实正是那段漫长、耐心又近乎手工的研究轨迹的一部分。以下是我与沃尔尼的交谈。

如何重组巴赫的碎片
LC=张璐诗
PW= Peter Wollny
LC:巴赫音乐学者的日常是什么?
PW:巴赫写了很多作品,而且他家族也很庞大。但他去世后,所有东西都散失了,不像莫扎特的物件都集中在萨尔茨堡。巴赫的相关资料没有人及时去整理。我们现在能做的,就是在世界各地,尤其是中欧,像大海捞针一样,把能找到的碎片都收集起来,再由学者系统化地梳理、过滤。我们会写文章、出版书籍来做记录。
巴赫档案馆收藏着源自莱比锡的最珍贵资料,有些属于我们,有些是从当地不同机构租来的。我们还会在古籍市场上寻找与巴赫生活的十八世纪文化相关的书籍,有专门预算购买这类资料。但巴赫手稿价格很高,我们自己的预算往往不够,需要调动其他基金和赞助。赞助来源有些和巴赫节赞助商是一样的,还有一些是长期关注巴赫的“朋友”,每年都会支持档案馆。
LC:最近一次重要的发现是什么?
PW:我们几乎每年都有新发现。大约十年前,我去莱比锡附近一个小镇的教堂看看。那里收藏了很多十八世纪手稿,我知道巴赫的一些学生曾在这里工作。我开始翻那三百五十部手稿,不到几分钟就发现了巴赫的签名真迹。
我们的工作不能等,必须自己去找,有点像考古学。有时候,一个模棱两可的发现,会让你兴奋好几个月。
LC:如果用简单的话说,怎么鉴别巴赫的手稿?
PW:有两种方式。第一是看他的手写特点,比如谱号怎么写,音符哪里粗哪里细。这是他的习惯和力度。第二种方式更专业,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训练,让自己能随时认出巴赫,就像认出自己半夜乱写的草稿一样。大概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做到。巴赫研究在音乐学里,是最难的一块。

LC:多年来的研究工作,有哪些发现让你特别兴奋?
PW:几年前,有个加州的人给我们发邮件,说手上有一份手稿,上面似乎有巴赫签名。我们看了照片后,发现这些手稿片段属于巴赫最著名的键盘幻想曲之一。手稿完成于1748年,十九世纪被移民带到了美国。
还有一本书,我们在1993年的拍卖中买下,上面有巴赫签名。1680年起,莱比锡一位富有遗孀每年在她的“取名日”请圣托马斯教堂指挥为她演奏一场音乐会。当年的指挥收到钱时都要在书上签名。这一传统持续了近三百年,到1928年经济危机才结束。
LC:平时需要怎么维护手稿原件?
PW:方法有几种。扫描原件保存附件,乐谱之间放无酸纸。你看,这是最珍贵的藏品——康塔塔全集,巴赫在莱比锡时期最有野心的作品,为一年每个星期日写一部康塔塔,从1724年6月开始演出,一直持续到1725年春天。
他去世后,这些首演素材都给了圣托马斯学校。现在你看到的,正是巴赫当年在圣托马斯和圣尼古拉教堂指挥时亲自使用的谱子,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巴赫手稿之一。想了解巴赫如何使用乐器、怎么编制乐团,都能在这部手稿中找到答案。平时有美国、英国、俄罗斯的学者来做研究,我们一般只拿出复印件,原件不好经常见光。
LC:做巴赫学者,最头疼的是什么?
PW:有时候交易对方开天价,我就想“去哪儿弄来这么多钱啊”。有时候有人提供假线索,比如打电话谎称自己是巴赫的亲戚之类。无论如何,每一个电话、每封邮件,我们都不会放过,都要一个个去鉴别真假。


Comments